一個地方經過時間的沉澱,總會留下一些可以供人緬懷追憶的線索。一串文字、一幅圖畫甚至是一草一木、一磚一瓦,隨著時空轉換,都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,它象徵的是前人的篳路藍縷,成就後人的甜美果實、、、
2009年6月25日,在圖書館旁的『建校紀要碑』前,頂著三十幾度高溫的燄陽,我們跟著中研院翁老師的腳步,用沾滿墨的拓包和宣紙為歷史留影。
首先,我們必須『讀碑』,熟悉碑石狀況以決定拓法,再來是『洗石』(清理石面),上『白芨水』(目的是為了要固定拓紙), 完成上述預備動作後,就可以開始『上紙』(將拓紙平舖於石面上),『捶紙』(使用打刷由紙的中央往外,與紙面呈直角捶打,此動作是為了讓字型明顯)。
接下來,就是最重要的『拓印』。先將大量鬆軟的棉花置入塑膠袋,弄成一個頂部平滑且微微高起的球狀,再以布覆蓋在外圍,最後用線及橡皮筋固定好,就完成好一個『拓包』;將拓包均勻上墨、拓包的邊緣不可殘留過多的墨汁,必須在墨盆內刮除, 然後在廢紙上來回沾個幾下,確定好需要的墨色,就可以開始進行拓印。翁老師打趣的說:『使用的力道就像我們女生在拍粉撲的那種力道即可。』
拍打時,記得要注意油墨在整張拓紙上的均勻分佈,拓印不出來的字體切忌一再上墨,整個拓印過程必須重複數次。最後,待紙面稍乾,就可以進行『下石』,揭拓片下碑,力道要控制得當,避免撕毀紙張,完成這道手續,一切就大功告成了。
為了讓整個研習活動不要只是流於走馬看花,接下來就換我們大家親自上陣了。
怡安打頭陣,在放紙前先在石面刷上白芨水
怡安和宜斈一起放紙
宜斈在舖好的拓紙上面噴水
完成這個動作後,大家就開始製作拓包,每個人的拓包大小不一,
但是都有個共通點:這玩意未免也長得太像「晴天娃娃」啦,真是可愛極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